目 錄
1.團隊成員基本情況 10
2.學校已有標志性成果 14
3.團隊建設方案 20
4.審核意見 36
三、長沙市中等職業教育楚怡高水平教師團隊建設項目推介匯總表 37
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楚怡高水平教師團隊建設總體規劃
(2022-2025年)
一、教師隊伍建設概況
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創辦于1994年,學校現開設有中醫護理、護理、藥劑、中藥、眼視光與配鏡五個專業。護理專業是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重點建設專業。
學校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出臺了《師資隊伍建設方案》。護理專業建成了一支師德高尚、名師領銜、具有現代職教理念、專兼結合、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和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學團隊。護理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01名,其中副高職稱以上20 人(其中正高職稱4人),占19.8%;研究生學歷52人,占51.5 %;“雙師型”教師70人,占68.6%;行業兼職53,占52.5 %。
學校中醫護理專業群負責人屈剛,教授、執業醫師(主治醫師),從事臨床醫療工作11年,從事醫衛類專業課程教學及學校教育教學管理28年。主持或參與5個省級課題研究,主編《護理藥理學》《藥理學》等4部教材(見佐證材料1-4頁),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參與了長沙衛生職業學院護理及臨床兩個專業群,分別獲得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群,藥學專業群被列為長沙市重點專業群建設項目,帶領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教師團隊建成《護理學基礎》等7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
護理專業帶頭人陳煉紅教授,原長沙衛生職業學院護理系主任,從事臨床工作15年、醫學職業教育27年,具有較高的教育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水平、較強的團隊管理和資源整合能力,在團隊建設中發揮了主導引領作用。
近兩年,團隊教師參加湖南省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競賽教學比賽一等獎,長沙市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競賽教學比賽一等獎,長沙市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能力比賽三等獎。指導學生取得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職組護理技能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個。
二、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布局
序號 | 專業名稱 | 中職學校 | 負責人 | 團隊成員 |
1 | 護理 | 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屈剛 | 陳煉紅、趙小平、常 佳、 韓秋平、易蒙蒙、聶 笑、 周 力、曾清清、張興月 |
三、建設目標
總體目標:打造一支師德師風優良、德才兼備、師德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一)弘揚楚怡精神,努力建設優秀師資團隊。采用內培外引相結合的師資建設方案,進一步優化教學團隊,構建以學校領軍人才、專業帶頭人及名師作為帶頭人,以學校教師及行業專家作為骨干的核心教師隊伍,注重師德及教學能力培養,形成一支德才兼備、師德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引進副高職稱以上專業帶頭人1名,校內培養專業帶頭人1-2人、骨干教師4人。
(二)優化課程體系,進一步推進教法改革
在現有課程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院校合作、資源共享,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將專業核心課程打造為省級或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充分發揮團隊教學和科研水平,繼續廣泛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深化教法改革。力爭三年完成2-3項省級以上教育研究課題,申報省級和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
(三)著力教研成果轉化及人才培養,爭取取得顯著成效
通過團隊的培育和建設,教學團隊力爭取得豐富的教學改革經驗,培養1-2名市級或省級教學名師,建設3-4門省級或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標志性的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成效。
四、主要建設任務
(一)加強團隊師德師風建設
1.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指示精神,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突出師德師風建設,將楚怡精神即執著堅韌的事業精神,以教興國、嘔心瀝血的育人精神,“經世致用、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融入到日常教學和工作中。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
2.加強師德教育培訓,爭當“四有”好老師。把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學術規范、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團隊建設與管理,樹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理念并以此作為教師職業素養,提升教師育人本領。引導團隊成員帶頭落實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完善師德考核激勵和負面清單制度,將師德師風表現作為團隊教師職稱評聘、年度考核、評優評先的主要依據,并作為團隊建設過程管理、績效評價和考核驗收的重要參考。
(二)提升團隊教師能力素質
積極引進臨床優秀護理人才,優化人員結構,整合人才資源,選聘醫院有豐富臨床護理經驗的中高級護理人員擔任實訓導師,不斷完善和優化師資團隊的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團隊。打造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青年骨干教師等多層次人才培養隊伍。采用內培外引的方法加強師資建設,建立了一支以德為先、德才兼備、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三)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對接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需求,樹立需求導向、能力遞進、全面發展的職業教育課程觀。根據學校及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建立課程體系構建、課程標準開發和優質課程建設工作機制,確保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及技能考核標準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匹配。將護理行業技術標準、護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臨床典型案例融入教學內容,促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證書相互融通。開發專業教學資源,編寫老年護理活頁式教材1本、臨床護理實習工作手冊式教材1本和智慧功能式教材。建設課程教學團隊,組織集體備課、協同教研,創新課堂教學評價模式,集中建好3門優質精品課程。
(四)積極推進教法創新
打破傳統學科教學模式,緊貼崗位實際生產過程,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環境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改革,廣泛開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支持每位教師形成個人特色教學風格。積極對接企業生產服務流程,建設智慧教室、智慧課堂、仿真實訓基地、智慧圖書館等。堅持應用驅動,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仿真等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探索和創新混合式教學模式,推動信息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有效開展教學過程監測、學情分析、學業水平診斷,實現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與文化建設的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
(五)強化技術技能創新服務
對接產業發展趨勢,聯合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共建產業學院、技能大師工作室、專業技能培訓基地等,集人才培養、創新創業功能一體的技術技能創新平臺。積極發揮學校專業、人才和資源優勢,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領域,積極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訓1000人次和職工繼續教育,開展與專業相關的學生職業啟蒙與科普教育1000人次,開展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1000人次。如急救護理技術進中小學、老年家庭護理技術、嬰幼兒護理。
(六)突出專業育人成效。
通過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所在專業培養模式先進、課程體系科學,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創新能力凸顯、服務貢獻突出,廣泛開展各級交流合作,各類競賽活動成績優秀,教師教學科研成果豐富,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高,建設水平達到省內領先、國內一流。通過思政教學團隊建設,帶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協同有機融合,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合力,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全面提升。及時總結、凝煉團隊建設成果并進行轉化,在省內外推廣應用。建設期內,1-2門思政課參加長沙市思政課教學比賽并獲獎。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2019] 11號)、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2014-2020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中國制造2025》《職業教育法》,對以上文件分析表明,我國高度重視職業教育,而要提高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這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
2、依據《長沙市職業教育楚怡重點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十四五建設規劃》《湖南省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職業教育楚怡重點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湖南省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職業教育楚怡重點項目建設考評細則》制定《項目管理制度》,開展長沙市職業教育楚怡重點項目建設。
(二)經費保障
萬嬰教育集團全力支持我校“楚怡”項目建設,投資50萬元。學校嚴格按照專款專用、專賬核算的原則統籌安排使用項目資金,科學合理編制建設項目的總預算及年度預算,制定具體的資金管理細則,強化資金的使用管理。
(三)組織實施
1.成立工作機構
為確保“楚怡”建設項目的有序進行,達到預期的建設目標,特成立相關組織機構,并制定考核獎懲措施。
領導小組:
組 長:張紅專(萬嬰教育集團 黨委書記)
黃 平(萬嬰教育集團董事長、校長)
副組長:屈 剛(教學副校長)
成 員:楊興龍 楊俊 文曉年 劉建偉 梁輝平 陳小平
職 責:負責項目建設的整體規劃、政策支持和專項資金籌措,對經費的使用和分配實施組織、管理和協調等工作。對項目建設實施指導、督導、協調。
2.設立護理教學部“楚怡”建設工作小組
組 長:屈剛
副組長:陳煉紅 韓秋平
顧 問:劉美萍(長沙衛生職院教授)
組 員:團隊成員、昌拓宇(人力資源部)
(四)過程管理
做好總體設計、建設論證、技術咨詢、建設研究、過程跟蹤、中期檢查和驗收自評,分階段對項目建設任務檢查,每年發布年度質量報告。確保各項建設嚴格遵循建設方案和任務書要求。
長 沙 市 中 等 職 業 教 育
楚怡高水平教師團隊建設
申 報 書
申報單位: 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申報團隊類別: 專業教師團隊
申報團隊專業: 護理
團隊負責人: 屈剛
聯系電話: 13873199661
申報時間: 2022年5月
長沙市教育局制
2022年5月
一、團隊成員基本情況(見佐證材料5-29頁)
學校主要負責人 | |||||||
姓名 | 黃平 | 職務 | 校長 | 職稱 |
| ||
手機 | 18684865027 | 郵箱 | 1792640639@qq.com | ||||
團隊負責人 | |||||||
姓名 | 屈剛 | 年齡 | 62歲 | ||||
職稱 | 教授級高級講師 | 職務 | 副校長 | ||||
專業 | 臨床醫學 | 研究專長 | 護理教育、教育管理、 臨床醫學 | ||||
手機 | 13873199661 | 郵箱 | QQ: 376474994 | ||||
主要 社會 兼職 | 長沙市醫藥教研理事會副理事長 湖南省醫學教育專家庫成員 | ||||||
已取得 的標志 性成果 | 從事臨床醫療工作11年,長期從事醫衛類專業課程教學及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已28年。主編出版了《藥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藥理學》《醫護人文素養》(副主編)等高職高專教材。實地考察學習,撰寫并發表《美國護理職業教育現狀及分析》(2014年)《澳新護理職業教育考察報告》(2018年) 2016—2017年,作為負責人之一,主持參與了長沙衛生職業學院健康照護群(護理專業為核心專業)、基層醫療服務專業群(臨床醫學為核心專業)、基層藥學服務與指導專業群(藥學為核心專業)的創建申報工作,護理及臨床二個專業群分別獲得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群,藥學專業群被列為長沙市重點專業群建設項目。 2017年,作為負責人之一,領導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教師團隊立項《護理學基礎》《助產》《康復治療技術》《眼視光技術》《口腔工藝技術》等7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 2020年作為師生技能競賽負責人之一,指導參與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護理專業學生技能競賽,獲得年度全省護理技能競賽一等獎、二等獎;2021年,教師教學能力競賽獲得全省一等獎。 | ||||||
在項目中 擬承擔的 主要工作 |
項目總負責人,協調、組織、管理
|
團隊骨干成員 | |||||||||
序號 | 姓名 | 職務/職稱 | 類別 (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企業兼職教師) | 專業/學科 | 任教課程 | 工作部門(單位) | 是否為“雙師型”教師 | 是否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 | 團隊分工(課程模塊) |
1 | 屈 剛 | 副校長 教授級高級講師 | 專業課教師 | 臨床醫學 藥學 | 藥學服務
| 學校領導 | 是 | 是 | 醫學基礎 |
2 | 陳煉紅 | 教學部主任 教授級高級講師 | 專業課教師 | 護理 | 護理學基礎 護理學導論 | 護理 教學部 | 是 | 有 | 護理學基礎 |
3 | 趙小平 | 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 | 企業兼職 老師 | 護理學 | 護理學基礎 | 湖南省兒童醫院 | 是 | 是 | 臨床護理技能、 兒科護理 |
4 | 常 佳 | 書記副主任護師 | 企業兼職 老師 | 護理 | 內科 | 長沙縣第一醫院 | 是 | 是 | 內科護理、校企合作臨床實習見習管理 |
5 | 韓秋平 | 教學部副主任 | 專業課老師 | 護理 | 內科護理 | 護理 教學部 | 是 | 是 | 臨床護理、校企合作臨床實習見習管理 |
6 | 易蒙蒙 | 講師 | 專業課老師 | 臨床醫學 | 醫學基礎 | 護理教學部 | 是 | 是 | 中醫護理、醫學基礎 |
7 | 周 力 | 講師 | 專業課老師 | 護理 | 兒科護理 | 護理 教學部 | 是 | 是 | 婦產科、兒科護理 |
8 | 聶 笑 | 講師 | 實習指導 教師 | 護理 | 護理技能 | 護理 教學部 | 是 | 是 | 基礎護理、實驗實訓 |
9 | 曾清清 | 助教 | 實習指導 教師 | 護理 | 護理技能 | 護理 教學部 | 是 | 是 | 外科護理、實驗實訓 |
10 | 張興月 | 助教 | 實習指導 教師 | 護理 | 中醫護理 技能 | 護理 教學部 | 否 | 是 | 中醫護理、實驗實訓 |
二、學校已有標志性成果(見佐證材料30-69頁)
類別 | 年份 | 項目名稱 | 項目 負責人 | 授予部門 | 獲批文件 文號 | |
師德 師風 | 團隊及成員所獲市級以上 師德師風榮譽或獎勵 | 2012 | 湖南省優秀教師,立二等功 | 陳煉紅 | 湖南省人社廳、 教育廳等 | 20120286 |
2012 | 縣政協委員 | 陳煉紅 | 政協長沙縣委員會 | 長協證字201208060號 | ||
2012 | 縣政協委員 | 陳煉紅 | 政協長沙縣委員會 | 長協證字第2012025060號 | ||
2013 | 湖南省優秀農工黨員 | 陳煉紅 | 中國農工黨湖南省委員會 | 湘農【2013】6號 | ||
2017 | 長沙市骨干民辦學校 | 湖南醫藥專業中等專業學校 | 長沙市教育局 |
| ||
2018 | 湖南省優秀民辦學校 | 湖南民辦教育協會 |
| |||
2019 | 先進基層黨組織 | 中共長沙市委組織部 |
| |||
2020 | 2020年度長沙市“巾幗建功”標兵 | 常佳 | 長沙市婦女競賽活動領導小組、長沙市婦女聯合會 |
| ||
2020 | 在2020年度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記功 | 常佳 | 長沙人社局 |
| ||
2021 | 學校黨支部被中共長沙市委組織部評為 “長沙市示范化五化黨支部” |
| 中共長沙市委組織部 |
| ||
團隊 成員 專業 水平 |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 和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入選對象、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湘智庫專家、二級教授、芙蓉學者、芙蓉教學名師、省級教學名師、中職正高級講師、市級以上學科(專業)帶頭人、市級以上黨委政府及行業認定的專家等 | 2021 | 湖南省省醫學教育專家庫成員 | 屈剛 | 湖南省衛健委科教處 |
|
2010 | 中職正高級講師 | 屈 剛 | 湖南省 人社廳 | 00005830 | ||
2010 | 中職正高級講師 | 陳煉紅 | 湖南省 人社廳 | 00005829 | ||
牽頭建有市級以上名師工作室、教師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 |
|
|
|
|
| |
教學 改革 | 主持國家和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精品課程(含資源共享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名師空間課堂等)建設項目 |
|
|
|
|
|
團隊成員獲國家和省級教學成果獎、參加市級以上教學競賽活動(教學能力比賽、班主任基本功等)獲獎 | 2021 | 湖南省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競賽教學比賽一等獎 | 易蒙蒙曾清清 | 湖南省教育廳 | HN2021222Z | |
2021 | 長沙市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能力比賽三等獎 | 韓秋平 | 長沙市教育局 | 長教辦【2021】70號 | ||
2021 | 指導“紅心向黨,感恩資助”全省高中生學生資助宣傳畫 優勝獎 | 曾清清 | 湖南省教育廳 |
| ||
建有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
|
|
|
| |
2018年以來,成員主持市級以上教研科研課題或技術開發(服務)項目 |
|
|
|
|
| |
專業特色 | 是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省級卓越院校 |
|
|
|
|
|
是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是省級卓越學校重點建設專業群、省級一流(示范性)特色專業群核心專業 |
|
|
|
|
| |
承擔與專業相關的國家和省級、市級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教師培訓項目 | 2021 | 承擔長沙市2021年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競賽醫衛類賽點 | 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長沙市教育局 | 長教辦【2021】62號 | |
主持或參加現代學徒制試點,牽頭組建市級以上職業教育集團 |
|
|
|
|
| |
專業特色 | 承接國家或地方、企業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或研究課題 |
|
|
|
|
|
2018年以來,學生在國家和省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學科競賽中獲獎(含世界技能大賽、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 | 2018 | 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獲 中職組三等獎 | 王思宇 | 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組織委員會 |
| |
2019 | 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獲 中職組三等獎 | 申理想 | 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組織委員會 |
| ||
2020 | 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獲 中職組三等獎 | 李 敏 | 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組織委員會 |
| ||
2020 | 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獲二等獎 | 譚天成 | 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湖南省教育廳、湖南中華職業教育社 |
| ||
2021 | 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職組護理技能賽項一等獎 | 黃薇 | 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組織委員會 |
| ||
2021 | 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職組護理技能賽項二等獎 | 李雪 | 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組織委員會 |
| ||
2021 | “紅心向黨,感恩資助”全省高中生學生資助宣傳畫優勝獎 | 周彥析 | 湖南省教育廳 |
| ||
開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 |
|
|
|
|
|
三、團隊建設方案
(一)建設基礎
1.現有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
學校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民辦學校、長沙市骨干民辦學校。團隊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中共黨員6人,學校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優秀先進基層黨組織,多人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師、市級“巾幗建功”標兵,立功受獎。
團隊負責人屈剛教授,從事臨床醫療工作11年,長期從事醫衛類專業課程教學及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已28年。主編并出版《藥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藥理學》《醫護人文素養》(副主編)等高職高專教材。實地考察學習,撰寫并發表《美國護理職業教育現狀及分析》(2014年)《澳新護理職業教育考察報告》(2018年)。2016—2017年,作為負責人之一,主持參與了長沙衛生職業學院健康照護群(護理專業為核心專業)、基層醫療服務專業群(臨床醫學為核心專業)、基層藥學服務與指導專業群(藥學為核心專業)的創建申報工作,護理及臨床二個專業群分別獲得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群,藥學專業群被列為長沙市重點專業群建設項目。2017年,作為負責人之一,領導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教師團隊立項《護理學基礎》《助產》《康復治療技術》《眼視光技術》《口腔工藝技術》等7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2020年作為師生技能競賽負責人之一,指導參與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護理專業學生技能競賽,獲得年度全省護理技能競賽一等獎、二等獎;2021年,教師教學能力競賽獲得全省一等獎。
專業帶頭人陳煉紅教授,原長沙衛生職業學院護理系主任,從事臨床工作15年、醫學職業教育27年,具有較高的教育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水平、較強的團隊管理和資源整合能力,在團隊建設中發揮了主導引領作用。
團隊擁有2名副高職稱的臨床一線的護理專家,她們有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教學經驗,較強的管理能力。
近兩年,團隊教師參加湖南省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獲一等獎1項,長沙市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獲一等獎1項;團隊教師參加長沙市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比賽三等獎1項。
2.護理專業是學校“中醫護理專業群”的核心專業。近二屆畢業生護士執業資格證書的平均獲取率為91.84 %(見佐證材料71頁),就業率97%(其中2021年對口考入高職高專院校比率達71%),由于畢業生的素質、知識、技能培養目標緊密對接行業人才需求,因此深受基礎醫療單位及養老機構歡迎。畢業生供需見面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醫護理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崗位需求呈逐年上升趨勢。
3.校企(院)合作緊密
本專業與21家醫院等企業開展了“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院)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校院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醫院師傅標準,由學校教師和醫院師傅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校企(院)協同育人。
4.教科研成果豐富
本專業建成校級精品課程2門,主編或參編規劃教材1部,工學結合特色教材3部。近三年,指導學生參加湖南省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獲得省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2021年學生參加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1項,2021年在長株潭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護理技能競賽中團體一等獎、個人單項一等獎獎16項;2021年學生參加長沙市文明風采比賽獲啦啦操大賽三等獎1項。
(二)建設目標
總體目標:打造一支師德師風優良、德才兼備、師德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1.弘揚楚怡精神,努力建設優秀師資團隊。
采用內培外引相結合的師資建設方案,進一步優化教學團隊,構建以學院領軍人才、專業帶頭人及名師作為帶頭人,以學校教師及行業專家作為骨干的核心教師隊伍,注重師德及教學能力培養,形成一支德才兼備、師德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2.優化課程體系,進一步推進教法改革。
在現有課程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院校合作、資源共享,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將專業核心課程打造為省級或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充分發揮團隊教學和科研水平,繼續廣泛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深化教法改革。力爭三年完成2-3項省級以上教育研究課題,申報省級和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3.著力教研成果轉化及人才培養,爭取取得顯著成效。
通過培育和建設,教學團隊取得豐富的教學改革經驗,培養1-2名市級或省級教學名師,建設3-4門省級或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標志性的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成效。
(三)建設任務
1.加強團隊師德師風建設
(1)學校成立了黨委集中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師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師德師風工作小組,制定師德規范,健全責任落實機制,堅持不懈開展教職工紀律專項整治、師德師風正面規范和負面清單等工作。強化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實行師德失范行為“一票否決”。
(2)將師德師風培訓納入新入職教師培訓第一課、納入每學期教師培訓必修課。認真組織學習《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教師〔2019〕10號)、《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準則》、《湖南省師德師風教育讀本》,專題學習《典型案例警示錄》,每學期舉行一次師德宣誓活動,對照檢查、自我剖析。
(3)把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學術規范、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團隊建設與管理,推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提升教師育人本領,爭當“四有”好老師。
(4)將師德師風納入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工資發放方案。作為團隊建設過程管理、績效評價和考核驗收的重要參考。
(5)建設期內團隊成員在學校每年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中力爭獲獎。力爭1-2位教師獲省市級師德模范、優秀教師、黃炎培優秀老師。
2.提升團隊教師能力素質
(1)實施“引才引智”計劃,培養領軍人物。引進一批行業有權威,省內外有影響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修改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引進制度,制定人才柔性引進政策,柔性引進3名正高職稱的高層次人才,加大具有企業工作經歷,豐富實踐經驗的高技能教師招聘力度,建設期內引進行業、企業技術能手、首席技師、金牌工匠等高技能人才2-3人。再聘請10個行業(醫院)企業領軍人才、大師、名匠兼職教師,提高兼職教師的學歷、職稱結構。
(2)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設教學創新團隊。加強“雙師型”教師的招聘、培養和培訓,完善并落實專業教師每兩年兩個月到三級以上醫藥企業各縣級以上醫院實踐鍛煉制度,每年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到一線進行臨床實踐和頂崗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本專業職(執)業資格證的培訓和認證,獲得相應資格。完善校企共建共享機制,推動校企互聘互兼、引培結合,建設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健全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80%以上,聘請行業企業專家、能工巧匠承擔教學課時比例占30%以上,引進一批行業企業領軍人才,組建結構化的專業教學團隊,協同開發模塊化課程,協同開展模塊化課程教學,力爭建成 1 支市級以上專業教學團隊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3)因人制宜采取梯隊式分層次培養。針對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骨干教師等不同對象,采取“因人制宜”的分層次遞進培養,形成教學梯隊。
專業帶頭人:通過明確職責、重點培養,加大對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力度,著力培養一批熟悉產業(行業)發展趨勢、能夠駕馭專業建設,在國內同類院校中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帶頭人,見表1。
表1 專業帶頭人培養一覽表
序號 | 專業 | 帶頭人 | 現有基礎 | 主攻方向 | 培養措施 |
1 | 中醫 護理 | 韓秋平 | 擔任《內科護理》、護考資格證培訓、學生技能競賽、教學管理等工作。主持校級精品課程《內科護理》建設等。 | 中醫護理 | 1、鼓勵攻讀在職碩士、博士。 2、到合作醫院掛職鍛煉、技術攻關。 3、參加各類學習、培訓。 4、出國培訓和學習。 5、參加訪學研修、學術交流。 |
2 | 護理 | 易蒙蒙 | 擔任《解剖學基礎》、《生理學基礎》教學、護考資格證培訓、學生技能競賽、教學管理等工作。獲得湖南省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 | 護理教育 (臨床護理) |
教學名師:通過建設優質核心課程,主持工學結合特色教材建設,參加國(境)外院校、行業企業(醫院)、科研院所等舉辦的訪學研修、學術交流、教學培訓等,培養和提高骨干教師的專業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應用和教學研究能力,見表2。建設期內,培養省級青年技能名師1-2名,院級青年技能名師2名。
表2 教學名師培養一覽表
序號 | 導師 | 專業 | 骨干教師團隊 | 主攻方向 | 培養措施 |
1 | 陳煉紅 | 護理 | 張興月 | 護理教育、臨床護理 | 1、鼓勵教師提高學歷攻讀在職碩士、博士; 2、每年到合作醫院臨床工作鍛煉、技術攻關2個月,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3、定期參加培訓學習,培養教學理念、組織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強,理論水平高的雙師型教師。 |
2 | 屈剛 | 中醫 護理 | 曾清清 | 護理教育、中醫護理 | |
3 | 常佳玲 | 護理 | 聶 笑 | 護理教育、、臨床護理 | |
4 | 趙小平 | 護理 | 周 力 | 護理教育、兒科護理 |
青年骨干教師:充分發揮教學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建立老中青“傳幫帶”教學團隊培養機制,充分發揮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指導作用;定期組織示范課、觀摩課,開展教學設計、講課比賽等活動,注重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培養,引導提升綜合執教能力,見表2-9。建設期內,參加省級教師教學比賽獲一等獎1項。
表3 青年骨干教師培養一覽表
序號 | 帶培人 | 專業 | 青年骨干教師 | 主攻方向 | 培養措施 |
1 | 韓秋平 | 中醫護理 | 譚海霞 秦海霞 | 內科 | 1、鼓勵青年教師參加提高學歷教育; 2、每年到醫院頂崗工作鍛煉2個月; 3、定期參加培訓學習,培養教學理念、教學能力和課程; 4、“傳幫帶”青藍工作,充分發揮教學名師示范引領、指導作用; 5、參加示范課、觀摩課,開展教學設計、講課比賽等活動; 6、培養科研能力培養,引導提升綜合執教能力。 7、主講2-3門課。 |
2 | 易蒙蒙 | 護理 | 楊雨晴 譚海霞 | 醫學基礎 中醫護理 | |
3 | 聶 笑 | 護理技能 | 向姣利 周露露 | 護理技術 | |
4 | 周 力 | 臨床護理 | 吳仁嬌 張 珍 | 兒科 |
3.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1)課程體系構建
構建“特色+共享”的課程體系:在充分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專業面向崗位,提煉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崗位能力,分析專業的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共性與差異,構建“公共課程共享、專業課程共享與特色相結合、拓展課程互選”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以及專業核心能力模塊、拓展能力模塊、綜合能力模塊構成。公共基礎平臺以“共享”為原則搭建,包括思政課程、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等公共必修課程,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知識等通用知識和素養;專業基礎課平臺以“共享+特色”為原則搭建,包括生理解剖學、化學基礎、生物化學、基礎醫學等專業基礎課程等,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專業核心能力模塊以“共享+特色”為原則構建,開設共享型專業核心課程,以及各專業特色課程,使學生掌握專業必備核心知識和能力;拓展能力模塊以“互選互補”為原則搭建,開設專業選修課程,學生可根據個人需要及職業發展,跨專業互選課程,培養學生拓展能力和素質;綜合能力模塊包括社會實踐、頂崗實習以及實踐項目,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完善四層次、一體化、共享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環節有機整合,構建“基本技能訓練-專項技能訓練-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綜合實踐”四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將教學活動技能與生產實踐、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道德培養緊密結合起來,打造專業特色。
基本技能訓練是專業基礎課教學中進行的單個技能訓練,培訓學生掌握崗位基礎技能,如滴定管的使用、細菌的染色;專項技能訓練是專業課程教學中設計的技能訓練項目,培養學生的崗位專項技能,如血壓測定、血糖的測定,同時對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進行初步培養;專業綜合技能訓練是實踐課程根據學生崗位能力需要,設置連續性、綜合性更強的項目,培養學生對各專項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如非處方藥的用藥指導、老年護理、健康指導及健康管理;綜合實踐是學生進行綜合技能訓練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可以通過“護理協會”、“健康服務協會”、“中藥協會”等學生社團開展專業特色社會實踐、技能大賽、科技創新等活動。
完善實踐教學條件和強化實踐教學管理,保障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加強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培養,加大兼職教師比例,采用外出培訓、企業(醫院)頂崗等方式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根據能力遞進和群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積極與企業(醫院)合作建設校外實訓基地;改革實踐教學考核方式,制定實踐教學環節管理制度、頂崗實習標準、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等制度,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
(2)修訂課程標準
與行業企業(醫院)技術人員共同論證,優化整合課程內容,將行業企業(醫院)技術標準、職業資格標準以及最新法律法規及時融入教學內容中,建設期內,校企(院)共同完善、修訂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標準。
4.積極推進教法改革
(1)加強課程思政,促進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培養學
生正確三觀、職業精神與素養。
(2)改革教學模式:緊貼企業崗位實際生產過程,推行面向臨床護理工作
崗位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改革,開展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等教法,讓每位教師形成特色教學風格。
(3)改革教學組織形式:采用俱樂部制、會員制、興趣小組、創新小分隊
等組織形式,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4)實行學分制:除常規學分制外,可以采取1+X證成績折算學分,鼓勵
學生積極參加1+X證書學習。將行業技術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企業典型案例融入教學內容,促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證書相互融通。
(5)開發特色教材:按照編選結合、選優用新的原則,及時更新教材內容,編寫(修訂)反映最新水平、符合課程教學特點與規律、具有專業特色、面向實際應用、與專業培養目標要求相適應的教材。建設期內編寫工學結合特色教材9部,其中統編教材3部,工學結合校本教材6部。統編教材建設3部(見表4),工學結合校本教材7本(見表2-5)。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傳統紙質教材與視頻、音頻、動畫等線上資源有機結合,開發1~2本數字化教材。
表4 統編教材建設一覽表
序號 | 教材 | 編寫者 | 承擔工作 | 年度 |
1 | 內科護理 | 韓秋平 | 副主編 | 2023 |
2 | 護理學基礎 | 陳煉紅 | 主編 | 2024 |
3 | 中醫護理技能 | 易蒙蒙 | 主編 | 2023 |
表5 工學結合校本教材建設一覽表
序號 | 工學教材 | 主編 | 合作企業(醫院) | 年度 |
1 | 臨床護理案例 | 常 佳 | 長沙市中心醫院 | 2023 |
2 | 護士專業資格考試上冊 | 陳煉紅 | 長沙市中心醫院 | 2023 |
3 | 護士專業資格考試下冊 | 易蒙蒙 | 長沙市中心醫院 | 2023 |
4 | 護士專業資格考試中冊 | 韓秋平 | 長沙市中心醫院 | 2023 |
5 | 藥學服務 | 屈 剛 | 長沙市第三醫院 | 2024 |
6 | 中醫護理技能操作規范 | 易蒙蒙 | 長沙市中醫院 | 2024 |
7 | 護士禮儀與行為規范 | 周 力 | 長沙市第一醫院 | 2024 |
(6)完善信息化課程資源:利用信息化技術,按照“系統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粒化資源”的組織建構邏輯,建設優質課程資源,服務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教學。按照崗位能力遞進和學習者的學習進程進行結構化課程設計,以滿足“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出發點,滿足教師靈活搭建課程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為根本,建設涵蓋所有基本知識點和崗位技能點的顆粒化課程資源。建設期內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子項目1個,主持市級專業教學資源庫課程1項,建設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見表6)。
表6 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一覽表
序號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共建企業(醫院) | 級別 | 建設 年度 |
1 | 中醫護理 | 易蒙蒙 | 長沙市中心醫院 | 省級 | 2025 |
2 | 內科護理 | 韓秋平 | 長沙市中心醫院 | 省級 | 2024 |
3 | 藥學服務 | 屈剛 | 長沙市三醫院 | 省級 | 2024 |
4 | 臨床護理技術 | 陳煉紅 | 長沙市中心醫院 | 省級 | 2025 |
(7)創建智慧課堂,建立智慧教室2間。建設老年護理仿真實訓基地、靜脈輸液虛擬實訓室。
5.強化技術技能創新服務
(1)建立市級護理技能大師工作室一個。
(2)發揮護理專業人才和資源優勢,面向長沙市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領域,積極開展養老、嬰幼兒護理、急救護理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和職工繼續教育,開展與護理、老年護理、嬰幼兒照護、急救護理專業相關的學生職業啟蒙與科普教育,走進中小學、社區開展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
(3)建立創新開發工作室,與臨床醫護人員緊密結合,了解臨床護理技術需求,開展小發明創造活動。
(4)遴選寧鄉及周邊社區,開展社區健康服務;與寧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合作,積極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護工技能培訓、急救技能培訓;開展“三下鄉、千村行動”社會實踐活動,打造品牌志愿服務隊伍;與寧鄉中小學合作開展以健康保健、視力保護、用藥安全、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等為主題的研學活動。
6.突出專業育人成效
通過護理專業教學團隊3年建設,使護理專業培養模式先進、課程體系科學,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創新能力凸顯、服務貢獻突出,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各類競賽活動成績優秀,教師教學科研成果豐富,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高,建設水平達到省內領先、國內一流。
(四)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
(1)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2019] 11號)、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2014-2020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中國制造2025》《職業教育法》,對以上文件分析表明,我國高度重視職業教育,而要提高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這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
(2)依據《長沙市職業教育楚怡重點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十四五建設規劃》《湖南省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職業教育楚怡重點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湖南省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職業教育楚怡重點項目建設考評細則》制定《項目管理制度》,開展長沙市職業教育楚怡重點項目建設。
2.經費保障
3.組織實施
為確保“楚怡”建設項目的有序進行,達到預期的建設目標,特成立相關組織機構,并制定考核獎懲措施。
領導小組:
組 長:張紅專(萬嬰教育集團 黨委書記)
黃 平(萬嬰教育集團董事長、校長)
副組長:屈 剛(教學副校長)
成 員:楊興龍 楊俊 文曉年 劉建偉 梁輝平 陳小平
職 責:負責項目建設的整體規劃、政策支持和專項資金籌措,對經費的使用和分配實施組織、管理和協調等工作。對項目建設實施指導、督導、協調。
(2)設立“楚怡”建設工作小組
組 長:屈剛
副組長:陳煉紅 韓秋平
顧 問:劉美萍(長沙衛生職院教授)
組 員:團隊成員、昌拓宇(人力資源部)
4.過程管理
做好總體設計、建設論證、技術咨詢、建設研究、過程跟蹤、中期檢查和驗收自評,分階段對項目建設任務檢查,每年發布質量年度報告。確保各項建設嚴格遵循建設方案和任務書要求。
四、審核意見
申報單位 意見 |
(單位公章) 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
市教育行政部門 意見 |
(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
附:3--3
長沙市中等職業教育楚怡高水平教師團隊建設項目推薦匯總表
推薦學校(蓋章): 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聯系人: 13786149874 聯系電話: 陳煉紅
序號 | 學校名稱 | 推薦團隊專業 | 團隊負責人 | 專業及職稱(職務) | 聯系電話 | 電子郵箱 | 備注 |
1 | 湖南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楚怡護理高水平教師團隊 | 屈剛 | 臨床醫學/副校長 | 13873199661, | QQ:37647499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項目存盤網址:m.x127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