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內涵建設,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根據教育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 年)》和《2019 年湖南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要點》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辦法。
開展專業(群)建設旨在引導各部結合實際,科學定位,優化結構,彰顯特色。通過積極探索有效的專業(群)建設機制,逐步形成服務方向明確、社會效益明顯、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人才培養結構, 滿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多類型和緊缺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綜合競爭實力。
專業(群)是指學校圍繞某一技術領域或服務領域,依據自身獨特的辦學優勢與服務面向,以學校優勢或特色專業為核心,按行業基礎、技術基礎相同或相近原則,充分融合相關專業而形成的專業集合, 并代表著學校的專業發展方向和重點。一個專業(群)原則上由一個核心專業與三個以上相關專業構成。
學校專業(群),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專業符合本校辦學定位和發展方向,已納入學校專業建設規劃并進行重點建設,且建設成效良好。專業(群)中的核心專業具有明顯的學科優勢、行業優勢或區位優勢,與地方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密切相關,能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2.專業的改革與建設基礎較好, 核心專業與相關專業的培養模式改革力度大,教學經費投入保障充分,課程建設成效顯著,社會服務能力強。
3.專業的師資隊伍整體實力較強, 核心專業與相關專業有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與數量充足的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承擔有高水平的教改項目,取得優秀教學成果。
4.專業(群)建設方案科學可行,改革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具體,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政策保障到位,能有效調動教師積極投身教學改革。
1. 人才培養體制建設
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需求為依據,按照“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創新專業(群)人才培養體制,與企業(行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行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推行“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引入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積極試行多學期、分段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建立行業、企業和社會參與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
2. 課程體系建設
根據專業(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務域”,明確各專業之間的依賴關系,深入分析專業(群)內核心專業與相關專業和課程的共性與差異性,圍繞核心崗位的工作領域構建專業(群)核心課程,按照核心崗位涉及的工作內容確定課程內容,形成公共平臺與多個專業方向彼此聯系、相互滲透、共享開放的課程體系。以保證專業(群)的基本規格和全面發展的共性要求的“平臺”課程和實現不同專業(方向) 人才分流培養的“模塊”課程為主要形式,按照由簡單到綜合、由易到難,分級別開發的原則,進行核心課程群的整體設計。通過課程群的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凸顯專業(群)的適應性,發揮專業(群)在拓展新專業(或專業方向)方面的集群優勢。
3. 實訓體系建設
針對專業(群)面向的行業(產業)與崗位群,以專業(群)內各專業的崗位通用技能與專門技能訓練為基礎,系統設計實訓體系,整合核心專業與相關專業的實踐教學資源,分類組建實訓基地。按照實訓基地的功能定位,通過“模塊化”和“項目化”的形式,開展實訓教學內容的系列化建設,形成滿足專業(群)共性需求與專門化(或個性化)需求的、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實訓體系,實現優質資源的充分利用與高效共享。
4. “教學”團隊建設
根據專業(群)教學的需要,整合專業(群)相關專業的專兼職教師資源,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發揮不同專業背景和工作經歷教師的優勢,通過校企“互聘、互兼”雙向交流的團隊合作機制,打造一支具有現代職教理念、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高水平“雙師型” 專業(群)教學團隊,提升教學團隊的教學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滿足重點專業(群)各專業教學需要和行業企業的發展需要。
5. 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
圍繞核心專業與相關專業,以企業技術應用為重點,校企之間搭建信息化平臺,將企業的資源引入教學,建設涵蓋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數字化專業(群)教學資源;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 開發虛擬病房、虛擬教室、虛擬操作等,作為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的有效補充,提高教學效益。按照核心課程群與專業相關課程的內在邏輯關系,建設由優秀數字化媒體素材、優秀教學案例等教學基本素材構成的、可不斷擴充的開放式專業(群)教學支持系統,創建先進的數字化學習空間,實現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專業(群)內的廣泛共享。
6. 專業(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
按照專業(群)建設的特點與要求,探索專業(群)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探索建立由行業企業代表、相關專業負責人、學生代表等利益相關方參與的專業(群)建設組織管理形式,建立健全專業(群)建設管理制度,協調專業(群)內各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資源共享與互補,通過柔性化的專業管理與課程組織, 提高專業拓展和滾動發展的能力。
學校成立重點專業(群)建設組織領導機構,主要負責制定重點專業(群)建設規劃并指導實施,落實重點專業(群)建設的配套經費與自籌經費,協調相關部門、專業,在人、財、物等方面保證重點專業(群)的建設與管理需要。
建立重點專業(群)建設年度報告、中期檢查和驗收制度,形成分項檢查、年度報告、中期檢查和終期驗收等環節組成的監督檢查體系。保證重點專業(群)建設有計劃、有步驟、有效開展。系統總結專業(群)建設的特點、規律和做法,形成比較豐富的建設經驗, 在各專業和專業(群)建設加以推廣和應用。為了支持和保障專業(群)建設順利、 有效開展,建立專業(群)建設工作考核體制和機制,明確專業(群)建設工作目標和考核要求, 有效實施考核工作。按照經費預算計劃和目標考核情況,分階段、分項完成下撥專業(群)建設經費。
1. 重點專業(群)建設經費主要來源于省財政專項投入、市政府投入、學校配套經費以及重點專業(群)自籌經費等。
2. 重點專業(群)建設經費由教務處和學校財務部門統一管理, ?顚S,任何單位或個人均不得挪用。經費使用要經專業(群)負責人、部負責人和教務處負責人共同簽字。 建設經費實行項目管理制度, 應根據有關財務制度的要求,嚴格審批程序,進行分項明細核算,按預算使用資金。
3. 重點專業(群)建設經費主要用于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課程與教學資源開發、師資隊伍與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建設等。具體的使用范圍包括:專業的教學改革費用、學術交流費、設備資料費、課程建設費、教材出版費、教研課題勞務費、獎勵以及其他相關費用等。
4. 參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重點專業(群)建設實施滾動管理的辦法,教務處根據年度檢查和中期評估的結果,對完成情況好的專業予以鼓勵;對完成情況較差、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將停撥建設經費。
5. 凡是用重點專業(群)建設經費購置的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等
6. 物品,均按照學校有關規定納入學校固定資產的統一管理范疇。